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浅谈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14-03-28 15:30:18      作者:图书馆 张宗华   发稿排行榜 

以特定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的纪念大学在全国不多,在广州不少,例如:中山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就是坐落同城的公办全日制纪念大学。孙中山、廖仲恺、冼星海的英名以及他们爱国、革命、进取的不朽精神,与这三所高等学府的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纪念大学校园文化。当下,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选择怎样的路径,才能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值得研究并付诸实践的。

一、倍加珍惜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背景

纪念大学从创建之日起,就与特定的历史人物结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校名、校训、校风、发展定位、办学指导思想等精神文化,到纪念馆、纪念碑、人物塑像、园林与建筑等物质文化,以及与这些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制度文化和科学文化,构成了非常特别的纪念大学文化,它所产生的文化自觉深深熔铸在纪念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纪念大学的校园里,师生们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特定历史人物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这是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倍加珍惜特色鲜明的文化背景,是纪念大学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传承特定历史人物一生中体现的伟大民族精神。被人们世代铭记的历史人物所以名垂千古,并非肉体不灭,而是精神不死。纪念大学的“镇校之宝”就是历史名人用其一生书写的属于全民族的伟大精神,如孙中山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廖仲恺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冼星海热爱人民的创造精神等等。传承革命先辈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纪念大学永远的使命,是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群体心态的基础,是激励师生员工追求“精神日新德日新”的不竭动力。

其次,要建设好各种融精神与物质于一体的纪念物。大学纪念特定历史人物的物质基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资料、物品、建筑、景观、设施、塑像等等,这些物质存在虽是有形的,但蕴含的精神财富却是无价的。它们是校园内无声的“教授”,以其特殊的语言施之以教,令师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学习风气更加纯朴,学术创造更加自信,人生发展更加全面。整合各种纪念物质成为一系列教育资源,使纪念特定历史人物的物质形态更具活力,更有利于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是纪念大学彰显办学特色的必要举措。

再次,要建立健全纪念组织与规章制度。伟大的精神财富,最终要靠人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来使其发挥作用。在纪念大学的文化建设中,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董事会、校友会等组织,是团结海内外爱国、爱校人士,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渠道;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的学生社团,是莘莘学子长知识、增才干的特殊平台。确保渠道畅通、平台稳固并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需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依靠制度使纪念组织与纪念大学一样充满旺盛活力。

最终的落脚点是扎实促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纪念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看能否依托特殊的文化背景,向社会提供“两大产品”接受实践检验,即:由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形成的“教育产品”,以及由源源不断服务社会的科研成果构成的“创新产品”。两大产品都带有纪念大学的印记,其走向社会做出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才是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最好纪念,也是纪念大学对自身文化背景最具价值的保护与拓展。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大学若要取得新进步、实现新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时代特征和师生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其成果检验与发展创新。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特别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持续不断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检验,就是看学校是否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凡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纪念大学校园文化成果,必然坚持了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形成了历史传统和时代特色相衔接、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相促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挖掘纪念大学校园文化思想价值,使校园文化的特色元素成为新时代鼓舞师生员工前进的精神力量。地处广东的纪念大学,其校园文化建设更应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沿,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科技、文化机构的交流,善于从不同类型的、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中吸取营养,使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永葆青春。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校园文化之魂

最近,我们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当代中国的纪念大学,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师生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和校风、学风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在全校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新局面。一句话,必须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纪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以体现校园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组成部分。其步骤大致如下:

(一)教育引导师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和校情变化,深入研究解决学校科学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并不断将师生创造的新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纪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鲜明的实践特色。应当强调的是,中国的纪念大学必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增进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共识,引导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纪念大学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联系师生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师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通过开展形式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坚定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三)创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方式方法,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实践的完美结合。一方面,纪念大学所纪念的历史人物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他们毕生奋斗的经历中体现出的思想文化,就是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的源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因此,纪念大学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足用好特色教育资源,使书香校园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大课堂。

(四)健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制度保障,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纪念大学的师生员工首先应当是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好公民,要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纪念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师生员工思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动学习雷锋等道德模范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特别要为广泛开展的青年志愿服务等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并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入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支奇葩。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大学,本身就是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的特殊舞台,在全国人民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纪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提速,水平更应提高。蕴藏于师生员工中的文化创造活力一旦得到更好发挥,对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就一定会越来越大。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广州最美女性”微电影开机 穗妇联主席向何香凝致敬 下一条:高志青传达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