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牛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4-07-10 11:24:01      作者:珠 江   发稿排行榜 

仲恺“牛”这个称呼是哪年哪月何许人给加上去的,实在讲不清楚。记得大概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为贯彻“巩固、充实、调整、提高”八字方针,农业教育作了一次调整。当时省农业厅属下的三间中等农业学校合并为一间,把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广东省畜牧兽医学校,于1958年合并到广东省仲恺农校,校址也集中到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于是仲恺农校一下子热闹起来,老师、学生人数激增,队伍壮大了,扩充和调整了专业,设备也增加了,整个学校规模扩大了,学校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

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学校经费不足是突出问题。为此,学校提出一个目标和口号:“为实现22万元拼命!”全校师生立即行动,分为若干个专业队:以农场为基地的农业队、以畜牧场为基地的畜牧兽医队,到番禺石楼公社蛟塘大队下海去挖蚝壳的专业队等等,领导、老师、学生个个精神焕发,干劲十足,真是热火朝天,各出奇招。于是在广州大街小巷随时随处都可见仲恺农校师生的身影,年轻的小伙子更是意气风发、干劲冲天。畜牧队学生拉着大板车,到蔬菜批发市场拉剩菜回来做饲料,不管路程远近,天天如此,一车一车地拉,有时一个来回就是半天,天气炎热,个个汗流浃背,有人甚至光着膀子来干,皮肤晒得红红黑黑,显得十分健壮;在石楼公社挖蚝壳的学生们更是天天一身泥一身水地干,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天天战蛟塘,蚝壳堆成山,劳动中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正是这些生龙活虎的青年学生,在当年斗天战地的辛勤劳动中,发挥了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22万元的任务,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为学校解决了困难,增加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师生学习积极性。更可贵的是全校师生在这次强劳动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更和谐融洽了,三所中专合并后彼此团结友爱、亲密无间亲如一家,爱国爱校的情感增强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同学们用自己高尚品德和行为,把学校的牌子擦亮了。大家都开了眼界,因为在广州这个大城市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学生,都说仲恺的学生真了不起,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干起活来像头牛一样。这是大家称心的赞许,是最高的荣誉。仲恺“牛”的称呼从此就传开了,这种实干精神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传承和实践的仲恺精神吗?

关于牛的话题,从古到今一直感动着人们,不是别的,正是牛的精神让人们油然而生敬意。现代生活中无数的“牛”正在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用自己劳动汗水赢得人们喜爱和尊重,以新的姿态昂然前进,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名人喜爱牛,鲁迅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自己对牛精神的敬佩和忠诚于人民的决心。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崛起的经济特区,创造出震惊世界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的神话,靠的什么力量?深圳有今天,感谢开荒牛。深圳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开荒牛”:一头充满力量的黄牛,四蹄抓地,头向前伸并弯向地下,作巨力拉牵状,它的后面是一根拔起的粗状的枯树根,象征着开荒者摧枯拉朽的英雄气概,它颂扬了特区建设者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创造出惊人的成就。

仲恺人甘作“孺子牛”、“开荒牛”、仲恺“牛”,就是要发扬仲恺的革命精神,开拓进取,做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默默耕耘,为人民幸福无私奉献!

牛的精神真牛!我爱牛的精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我校举行成人高等教育2014届(夏季)毕业典礼 下一条:属于我们的年华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