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升格”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仲恺学校升格三十周年回顾

发布时间:2014-12-05 15:33:52      作者:口述/刘良荣 记录整理/迪夫   发稿排行榜 

1984年8月20日,在廖仲恺遇难59周年纪念日之际,农牧渔业部和教育部联合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将仲恺农校升格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的复函》称:“遵照中央领导同志对办好这所纪念学校的指示精神,为广东省培养合格的高级农业人才,更好地纪念廖仲恺先生,同意将仲恺农校升格为农业技术学院”。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我作为当年办理仲恺农校升格的主要工作人员和中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委员会首任书记,对学校升格的事,记忆犹新……

王震同志是仲恺农校升格的奠基人

王震同志,是转战沙场的老将军,尤以开辟南泥湾和屯垦戌边而驰名天下。改革开放后,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非常景仰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是他,1982年向中央倡议建立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并亲自为纪念馆揭幕;是他,1983年视察仲恺农校发表长篇讲话,提出仲恺农校要培养高级农业人才;是他,先后多次向国务院领导、相关部门和广东省提出将全国重点中专——仲恺农校升格的动议,推动相关部门达成共识。

在办理仲恺农校升格过程中,我受广东省农委、农业厅的委派,九进广东省委省政府,十上北京,多次与相关部委领导反复磋商,也多次聆听王震的同志指示。好事多磨,终于玉成好事。

如果没有王震同志的倡议和鼎力支持,仲恺农校升格的事可能会滞后多年。在我校升格30周年前夕,我特别怀念王震同志,全体师生也应该铭记王震同志的恩情。

中央和省很重视学校升格和升格后的发展

由于廖仲恺何香凝的影响,以及王震同志的热心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广东省的相关领导、部委办负责人,都非常重视仲恺农校的升格和升格后的发展。

升格后,王震同志多次前来学校视察并题写校名,并在来广州、珠海时亲切接见学校领导。对办好花卉场、斗门办点,乃至制作电视片宣传学校,都作了具体的指示。他支持学院成立董事会并亲任名誉董事长,并与广东省委、省政府商定:谁当广东省省长,谁就兼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董事会董事长。王震同志还热情支持各种纪念廖何活动,在纪念廖仲恺诞辰110周年暨校庆60周年庆典时,他因率团出国访问未能出席。临行前,他与中央商定,中共中央派出以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前来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向廖仲恺先生铜像敬献花篮。康克清、屈武、何鲁丽、廖晖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来。在八九政治风波中,王震同志派出代表来校传达指示。直到他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后,仍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校领导因公赴京时,多次受到他的接见。直到他晚年住院时,还深情地对我和学院其他领导说:“其他的事我可以少管,你们的事我不能不管!”

仲恺农校升格是由国家农牧渔业部、教育部是联合行文批准的。何康部长多次接见我,详细询问各种情况。升格后,他多次来我校视察,并先后担任董事会名誉副董事长、名誉董事长职务。他的后任陈耀邦部长同样对仲恺农校的升格与发展极为关心。还多次为学校的发展争取国家拨款。两位农业部长对我校培养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面向“三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寄以厚望。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仲恺农校的升格和升格后的发展,极为重视。当年的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示办学,指示组织纪念廖何活动,并拨专款以广东省各界名义先后敬立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像,并请邓小平、杨尚昆题写像名。为组织召开高规格的纪念大会,他还派出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来校作具体部署,这是很少见的。而刘田夫、李坚真、吴南生、杨应彬、郭荣昌、朱森林、王屏山、欧广源、杜瑞芝、凌伯棠、黄丽满、程志青等众多省领导都以不同方式关心仲恺学校的升格发展,除了参加我校董事会工作外,还积极推动办学和纪念活动。其中,郭荣昌连续多年来校指导面向“三农”工作;欧广源则积极为学校筹拨专款,购买钟村实习农场;朱森林省长为我校回拨12亩地做出努力。

在后来新校区建设中,中央和省各级领导同样重视,参加奠基和相关活动。由于中央和省的重视关怀,学校历届党委、行政领导带领全校师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了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写出仲恺学校升格后的新篇章。

学校升格后的发展离不开董事会

仲恺农校升格后,1987年成立的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董事会在历届党委的重视下,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早在1927年,何香凝先生主持成立的仲恺农工学校董事会,名人荟萃,发挥了历史作用。60年后新成立的董事会,在王震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兼董事长的影响下,聚集了一批敬仰廖仲恺何香凝、热心支持办学的各界人士,包括廖何亲属,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港澳海外名流等。其中,马万祺先生、霍英东先生任副董事长(后任名誉董事长),率先慷慨捐赠巨资,先后建成实验大楼、图书馆。在马、霍两位先生的表率下,何厚铧、陶开裕、罗柏心、曾宪梓、刘宇新、黄华、赵涛峰、何鸿燊、霍震寰、刘皇发、杨钊、杨勋等港澳董事也多次捐赠,对新老校区的校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崛起,扩大办学规模做出重大贡献。

在学校升格后的办学过程中,我兼任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与马万祺先生、霍英东先生多次接触,聆听他们对学院发展的意见。霍英东先生三进仲恺校园,对科学试验非常重视,并提出了开办草业专业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建议。马万祺先生八进仲恺校园,对研究广东水果提出了很好建议。另外,他曾对我说起与廖家两代人的特殊革命情谊,并表达了对纪念馆、纪念像、纪念学校的深厚情感。曾宪梓先生对筹建图书馆尤为关心,多次捐赠。他们的高尚风范,支持办学的义举,令我深受感动,同时我也要多向他们学习。在我离休多年后,曾一度返聘为董事会专职副董事长,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继续联络董事等工作,直到眼疾较严重后,才逐渐退出董事会实际工作。

回顾过去,勿忘传统;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仲恺学校有87年的历史,自1984年升格以来也有30年了。回顾过去,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不要忘记学校的优良传统。

我们学校有很多优良传统,包括何香凝校长艰苦办学的传统,教导学生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传统;为抗日救亡五次搬校,爱国爱校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动手能力,能上能下、扎根基层、面向“三农”的传统等等。正是有这些优良传统,八年抗战我们的学校没有垮;十年动乱我们的学校也没有垮;升格后的“合并风”,我们学校更没有垮!靠的是什么?是仲恺精神和学校的优良传统。

时代在前进,学校在发展。我虽然老了,眼睛也不好,但情系双清,心挂学校。展望学校未来,像所有“仲恺人”一样充满信心。有人问我对学校有什么希望。我简单说三点:一是希望发扬学校“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优良传统,办出仲恺学校特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希望坚持面向“三农”,学校八次易名,始终离不开“农”字。多年来,中央每年都把“三农”相关政策列入第一号文件。我们学校多年来也被列为广东省面向“三农”的主力之一。三是希望在校园文化建设编写校史的过程中,对学校升格和董事会和作用进行研究,彰显王震同志在我校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必要时为王震同志塑造纪念像立于校史馆或校园适当地方。

回顾学校升格三十周年,感想很多。我坚信学校党委一定会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校情实际,团结全体师生,克服困难,发扬优良传统,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办得更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5位青年教师被选拔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 下一条:纪念学校 步步升级 服务工农 阔步前进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