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 时间:2023-07-25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工作的生动实践,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从人才、科技、机制创新等多维度,发挥涉农院校优势,立足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向基层、服务“三农”。
聚力人才“专业化”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修订种植类、养殖类、工程类、经管类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参与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技术人才。
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和基层干部培养,学校采取“调出来提升、派进去指导、本地化培养”模式,培训各类型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服务人员。2017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第一批入选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对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村青年和农村新增劳动力实施“学历提升”计划。送教下乡、定向培养、半农半读……聚力培育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等专业人才,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今年开始,学校开展异地培训、集中办班和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全国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养1200多名基层干部,提高基层干部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突出的作用。
人才下沉,资源下沉,到乡村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组建67支省级科技特派员队伍、17支市级特派员队伍前往粤东西北,深入田间地头、乡村振兴一线。截至目前,学校服务农户12500多户,服务企业合作社等机构500多家,引进新品种150多个、推广新技术170多个,举办培训班170多次,助推中央厨房预制菜、开平马冈鹅、加州鲈鱼、湛江荔枝等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仲恺农技服务“轻骑兵”饶平“狮头鹅”服务团队
汇聚学科资源
跨单位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在研发前沿技术上下功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省(区、市)农科院、中科院驻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地方职教中心,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突破农业合成生物学、作物高光效育种、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培育突破性重大产品。围绕广东地方农业产业技术应用需求,学校科技人员为近4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一批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和地方产业研究院。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校以“科技小院”等方式为佛山市三水区胡萝卜等蔬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在惠州市博罗县重点打造现代化马铃薯种植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助力乡村振兴。这是学校现代农业工程研究所专家团队,由传统机具向智能农机升级发展的实践成果。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功中标湛江市廉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为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学校牵头的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雷州市松竹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实施水稻产业提质增产实验,推广项目达到3000多亩,年亩产增值600元以上,大大推动当地水稻产业兴旺发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牵头的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雷州市松竹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指导当地水稻产业
聚焦机制创新
今年以来,学校建立全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沟通协调机制,校领导带队下乡指导乡村振兴服务工作近20次,服务清远佛冈县和美乡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帮扶、驻村服务等工作,推动产业兴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率队赴清远佛冈县调研“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结对工作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学校积极构建校地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通过政策鼓励、物质奖励、职称激励,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县域流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工作考核等方面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业绩作为社会服务绩效考核内容。
深度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和自身学科优势。学校积极推进农业科研院校间、校地(企)、院地(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建立健全专家教授驻村、驻企等对口联系服务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学校建设多个教授工作站和30个校级“科技小院”,其中7个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
强化服务“百千万工程”保障条件建设。校地双方创设并推行“一院(系)一乡镇一部门”的产学研对接机制,使科研、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