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新快报:23岁广州仔发现新物种

发布时间:2022-02-25 15:31:52   新快报   作者:庄嘉宝 毕志毅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时间:2022-02-25   来源:新快报

近日,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亮相广州海珠湿地,同时引发人们热议的还有其发现者——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自然导师朱江。

1998年出生的朱江,是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仔”,自小热爱大自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观察经验。近日,朱江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他与自然结缘的成长故事。

▲广州海珠湿地甲虫新物种的发现者——朱江。

已有12年自然观察经历

朱江出生在广州天河区一个教师之家,家中四位长辈皆是老师,却没有生物老师。“别人说我把空缺给补上了。”朱江告诉记者,由于性格内向,小时候他更喜欢看自然纪录片或在自家楼下观察花坛边的蚂蚁,这就是他自然观察的萌芽。自称“不善于和他人打交道”的朱江,跟记者聊及生物,一派侃侃而谈。

在广州市第113中学读初一时,朱江加入了学校的观鸟社团“113号鸟舍”,并跟随社团前往国内外多地进行户外观鸟。在这个过程中,朱江与在自然观察领域颇有名气的两位学者陆穗军和陈锡昌结缘,开始接受系统性的自然观察教育。陈锡昌是《广州蝴蝶》一书的编者,通过他,朱江渐渐接触到昆虫学这一学科。

从初中到高中,朱江对自然观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时常受邀去授课。2015年,朱江加入了阿里巴巴一项自然观察培训计划,应邀到海珠湿地担任兼职导师,向海珠湿地工作人员传授自然教育的经验。面对一群年纪比自己大的成年人,17岁的朱江显得十分游刃有余。

现任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副校长的冯宝莹在2016年入职时,参与了朱江的课程培训,时隔多年她依旧印象深刻:“当时我感觉好神奇,一个高中生怎么能懂这么多?在自然科学里,昆虫是最难懂的一个类群,但他能讲得非常系统、深入又有趣。”

高考后,朱江进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攻读植物保护专业,大二便在国际期刊Zookeys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大学时期,朱江时常外出参与各项自然观察项目,大三时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待在四川绵阳跟着昆虫分类专家王成斌研究大竹象属这一昆虫的分类。在川西高原,朱江曾采集到一对昆虫新物种标本,为感激母亲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朱江以母亲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力伟铠甲”。

大学毕业前,朱江同样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抉择,“因为我想专注分类学这个学科,它比较基础,但很多生物研究都需要建立在分类学的知识背景上,”朱江说,“然而分类学期刊影响因子低,在一线城市生存并不容易。”权衡之下,朱江选择就业后继续自己的研究,并于去年初正式入职“与自然同行”,与海珠湿地共建自然学校。

历经半年发现昆虫新物种

2021年6月9日,朱江的同事在海珠湿地园区其中一处飞行阻拦器里捕捉到一只昆虫,并转交给了朱江。在比对了该昆虫属下所有的已知物种后,朱江发现无法将其鉴定到种,多年经验令他脑海中浮现一种猜测: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但只有一个标本对研究是很大的挑战,朱江当机立断决定采集更多样本。

作为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自然导师,朱江还有许多调查研究以外的工作需要完成。当时,朱江白天在负责日常工作的同时抽空翻阅各类文献资料,到了夜晚,朱江大汗淋漓地游走在园区各个目标区域内,希望能够与该物种再次相遇。事与愿违的是,在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努力后,采集工作宣告失败,研究工作最终只能寄希望于起初那一个标本上。

唯一的标本尤为珍贵,研究工作不容有失。朱江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和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申请了标本图片传递,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观察后,基本确定该标本是珐轴甲(Falsonnanocerus)属下一个全新的物种。解剖标本前,朱江使用大量的拟步甲科昆虫成虫多次练习,最后用了一天时间才顺利完成解剖与拍摄。

2021年底,朱江正式在国际学术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nral上发表新物种,系该物种在世界上的首次发现,命名为“海珠珐轴甲”(Falsonnanocerus haizhuensis)。据了解,珐轴甲属昆虫体色常较深。体长往往低于1厘米,习性成谜,极少被人类采集或观察到。该属此前已在日本、泰国、斯里兰卡等地被各国昆虫学者采集并记录到,此次是中国的首次正式记录。该属包含13个已知物种,加上新种海珠珐轴甲共达14种。

▲海珠珐轴甲

自然观察足迹遍布国内外

2月22日,记者在海珠湿地见到了朱江。理着干练的寸头、穿着浅绿色冲锋衣的他刚刚从清远英德出差回来,这种四处奔波的日子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从爱上自然观察起,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国内数十个保护区,国外的尼泊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因为我特别怕冷,所以国内除了北方基本都去过了。”朱江说。

自然观察意味着需要经常上山下海,无可避免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泥石流、洪涝、地震、毒蛇、猛兽,朱江全都经历过。谈到这些,他只是简单地说:“只要善于观察,掌握一定的方法,也就没那么危险了。”

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朱江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爬山的时候保护措施做得不是很好,经常会负重过多,所以我的膝盖磨损非常厉害,冬天的时候膝盖还会痛。”被问到会不会觉得辛苦的时候,朱江说:“一件事如果不感兴趣是很难坚持做下来的,但只要乐在其中,你对事情足够感兴趣,它足够吸引你,困难都是一种快乐。”

截至目前,朱江共参与了四个昆虫新物种的发现。对朱江而言,新物种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公众: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有趣而神秘的生命,人们能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科学性的训练为科学研究添砖加瓦。今年,朱江计划继续深入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广州市的灯下蛾类开展系统性调查,集结成科普图鉴手册,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自然观察中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新华网:广东:对接RCEP 徐闻菠萝首次出口新加坡 下一条:南方农村报:潮州成立中央厨房产业联盟 四海同享“最好的中华料理”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