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学习强国:广东校园红色印记丨走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感受爱国奋斗的革命传统

发布时间:2021-06-26 14:51:42      作者:孙唯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学习强国   时间:2021-06-26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410591947

33328398&item_id=1141059194733328398&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

&t=1624613616742&showmenu=false&ref_read_id=970214a5-b334-40b9

-b456-bd84e6bcc16c_1624621486953&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

_to=wx_feed

在中国革命百余年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些学校:它们从硝烟中走来,带着革命的印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师生投身革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繁荣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时刻,羊城晚报与广东省教育厅共同携手,走进这些充满历史的校园,挖掘校园的红色印记,重温那红色的记忆。

在广东,有这样一所学校:它以人名命名,以农、工学科见长;作为公办学校的它,还设置有董事会,并且历届董事会的董事长均为在任广东省省长。它就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校94年来,它始终保持着爱国奋斗、扶助农工的优秀革命传统。

继承先辈遗志创立农工学校

在仲园内,坐落着一座颇具岭南风格的建筑物,它就是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一起,均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先辈廖仲恺而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始终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是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蔡瑞燕对记者介绍道,“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廖仲恺、何香凝高举孙中山的旗帜继续进行国民革命。”

据蔡瑞燕介绍,廖仲恺先生生前非常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十分爱护农工。因此,在1925年他遇刺牺牲后,其夫人何香凝为寄哀思,完成他“扶助农工”的心愿,倡议创办仲恺农工学校,培养振兴国家经济的人才。学校于1927年正式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先辈,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在1982年正式开馆。

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纪念馆不仅是游客瞻仰纪念廖仲恺先生的去处,更是学校就近对师生开展革命史教育的绝佳场所。作为全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高校,学校以纪念馆为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每年组织新入职教职工、入学新生进行参观、观看电影《廖仲恺》,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爱党爱国爱校的意识和对学校的价值认同,取得显著教育效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全覆盖开展‘不忘办学初心牢记兴农使命’主题党、团日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瞻仰廖仲恺像及何香凝像等。”蔡瑞燕说,“我们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史料、革命文物,重新撰写讲解词、培训讲解员,重点突出廖仲恺、何香凝一家的革命精神和学校的光荣传统。主题展览《廖仲恺、何香凝与中国共产党》拟于‘七一’前夕展出。”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24日,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共进行红色宣讲111批次,其中接待参观101批次,2594人次;红色文化、主讲党史宣讲报告会10场次、1000多人次。

多措并举推进党建走深走实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充分利用现有革命资源,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宋垚臻对记者表示,学校将师生党建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多项精准举措助推党建工作落细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采用‘四项举措’来锻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党务骨干队伍。”宋垚臻表示,学校选育优秀辅导员担任学生支部书记,“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了解学生工作特点,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上手快。”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

此外,学校还把学生支部书记专题培训制度常态化。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培训,特别是对新任命党支部书记实施兜底轮训。在发展对象预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审核三个环节中,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精准实践培训,以老带新,快速提升其业务能力建立相关制度,推进学生党支部书记“头雁工程”,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在加强教师党建方面,学校党委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和成才环境,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把党支部与学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科研平台等设置党支部。”宋垚臻表示,学校“成立了省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乡村振兴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等”。

此外,学校还选拔了一批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例如珠江学者、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黄运茂同志担任省重点实验室支部书记,统筹支部党务工作。坚持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进一步压实党建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吸纳,近三年全校共发展高知群体党员15名。”宋垚臻谈道。

把党建成果融入学校建设中

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近年结出了累累硕果:培育“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全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4个以及众多的校级党支部。

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优势和特色,人才、科技支撑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先后获批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与河源市灯塔盆地农高区(示范区)管委会共建河源市灯塔盆地仲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我们近年来培训‘三农’工作专业人才2万余人次。”宋垚臻表示,“学校选派各类农业科技专家,技术扶助粤西北韶关、河源、梅州等10个地市的166个村,指导农业产业发展,把强农兴农使命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未来,学校的党建工作已有清晰的目标任务。“未来三年,学校将持续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打造学校特色基层党建品牌。”宋垚臻介绍道,“同时,我们将解决好党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区。”学校还要将党建成果融入到推动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以及全力推进白云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学校建设成为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上。

“我们把学校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学校建设发展的优势,积极探索在科学研究、脱贫攻坚等一线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宋垚臻如是说。

链接

走进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坐落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于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由叶剑英同志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最初主要展览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和爱国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后,经中共中央同意,本馆增加了廖承志事迹陈列,于1984年6月10日纪念廖承志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新开放。

纪念馆基本陈列包括“廖仲恺、何香凝革命事迹陈列”和“廖承志革命事迹陈列”,分别展出600多件文物、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全面展示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子女廖承志、廖梦醒,在20世纪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的生平事迹。此外,纪念馆在全面展示两代革命先辈生平事迹的基础上,每年还策划原创性专题展览。

纪念馆现为广东省、广州市和海珠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

在进行日常管理、保证对外开放的同时,纪念馆也注重研究工作。建馆以来,先后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多次主办纪念廖仲恺、何香凝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参与《纪念廖仲恺何香凝》画册、《廖承志文集》等书籍的编辑工作,出版《廖家两代人》、《何香凝思想研究》、《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等多部研究著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新快报:仲恺为25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下一条:人民日报客户端:光荣在党50年 党恩牢记在心间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