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南方日报: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频重演?(节选)

发布时间:2011-04-28 09:11:57      作者:南方日报记者欧志葵 实习生熊汉玲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2011.4.27南方日报 A17版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4/27/content_6954289.htm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熊汉玲

行业聚焦 市场混乱 添加剂违法生产服务“一条龙”

问题 不良企业诚信缺失单一逐利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教授指出,部分生产者、企业不自觉遵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素质极差”。他指出,像此次媒体曝光的东莞、中山米粉厂生产的石蜡墨汁假红薯粉,其中就有获得QS认证的厂家,“连他们都乱用添加物。”

暨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傅亮也表示,很多厂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滥用添加剂,在卖相和口感上下功夫,如苏丹红、吊白块等都属于非食用添加剂,对食品安全和改善营养没有意义。“食品企业要加强道德责任意识,将人体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此,监管部门也有同感。质监部门有关人士认为,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差、道德诚信缺失“‘第一责任人’的违法背信,直接成为食品安全罪恶链的根源”。

据广州一食品企业介绍,近年企业生产成本与日俱增,在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大增,而由于竞争激烈,终端价格又无法提价,这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不惜采取各种“添加”来省成本“最近广州知名连锁面包店被发现使用大量回收面包回炉再造,包括‘染色馒头’,都是这种情况。”

专家建议 对食品添加剂全程监管

据了解,针对国内部分食品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添加的现象,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公告,决心严厉整治这种乱象。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将严打包括非法添加行为在内的多种违法行为,并要求卫生部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副总理李克强表示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24日,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

此前,人们普遍对我国相关法律对制造食品不安全者的惩罚力度不够。记者昨天从质监部门获悉,即将于5月1日实施的新刑法,就特别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事故者的惩罚。

广东商学院法学教授王学沛指出,对于食品监管,刑法的修正案也正在加强。“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向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施加更大的压力,通过他们将这种压力传导到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才能从源头和过程上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规范流通,为食品安全构筑坚实有力的法律屏障。”他认为,中国应当效仿国外,建立或完善食品添加剂清单,并制定、完善相应的使用规章制度。

有食品专家建议,借鉴国外的追溯制度,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流向,以及流向食品企业后食品企业的使用量、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后的食品流向的终端均进行全链条管理。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指出,在国外有很多第三方机构和科研机构,加上政府部门一起监管食品安全,尤其是科研机构和第三方,他们对食品存在风险评估、预警进行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为保障社会食品安全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深度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失位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从已发生的事件中,可看出我国相关监管体制、监管方式还存在缺陷和漏洞”。不少专家指出,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善。

多头管理痼疾仍在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认为,当前监管部门多头管理的弊端仍然存在,在管理食品安全方面,涉及的部门包括工商、质监、农业部、食药监等,多部门管理则需要多方协调和沟通,“国外先进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没有那么多部门。”

据傅亮介绍,美国对食品的监管是一条龙管到位,肉、蛋、奶等食品都归农业部管,从源头到上餐桌一个环节都不放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的监管模式,对一个食品,在不同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会受到不同机构的监管,这些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使得他们的职权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利于监管职权之间的协调“这样分散的食品安全监管,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食品安全监管职权冲突”。

有业内人士指出,正因为多头管理,使有些地带成为管理真空。最近发生的毒豆芽事件为例,工商、质监、农业等扯皮说不归自己管。

检测技术和标准滞后

“我国监管技术、方法和相关标准体系有待加强!”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认为,当前不少检测技术、食品添加剂研发都跟不上市场、社会发展。

据介绍,在监管部门的抽查、检测中,对某种食品是否合格,检测项目主要是国家相关标准中允许添加的成分,而对于很多不允许添加的物质,监管部门的检测不包含在内,“国家规定不能添加的,就不检测,因为不在监测范围内。”而这样做,一旦食品中含有标准里不允许添加的其它物质,抽检时就往往检测不到。

检测方法缺失、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也制约了监管。记者从此次卫生部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中发现,共有3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或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暂缺。其中,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

卫生部也坦承,针对部分物质需要研制测定方法。比如针对焙烤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馅料原料漂白剂,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三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不过,省质监部门日前回应记者称,他们将通过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庆孝也认为,可以在现场审查中把关,比如看有没有使用记录等等,而且还可以寻找其他方法替代“国家也会再制定、再出台(检测方法)”。

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虽然也表示检测方法会进一步完善,但他就强调,这不是根本要义,“食品安全不是靠监管、检测出来的,而是要靠过程管理”。他举乳制品为例,指出乳制品涉及的可能违法添加物或者易滥用食品添加剂有相当数量,如果都要进行检测,就要花更多的成本和时间,并不现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团结报:“廖仲恺与辛亥革命”座谈会举行 下一条:南方都市报:百人竞聘机关单位合同工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