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农业与生物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杨永博士一行深入河源市东源县黄田镇农业生产一线,围绕花生、油菜等农作物种植推广与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专题调研与技术指导服务,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科技动能。
杨永博士等人赴鹤塘村“黑花生-黑米轮作示范基地”,推动“花生白绢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基地”项目落地,为当地特色农业注入科技新动能。该项目由东源县黄田镇鹤塘经济联合社执行,具体依托学校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绿色高效农业投入品缓控释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控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保障黑花生品质与产量,也为河源地区轮作模式优化、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土壤状况和田间管理现状,与种植户、合作社负责人及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前农作物种植情况、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市场销路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特派员重点就多功能油菜品种华油杂62的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科学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现场示范和详细讲解。杨永博士强调,发展多功能油菜产业,不仅要注重菜籽高产高油的传统目标,更要拓展其观光旅游、菜用、肥用(绿肥)、蜜源等多重功能价值,实现“一菜多用、一种多收”,提升综合效益。

此次科技服务活动,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实用的生产技术,更拓宽了产业发展思路,增强了大家发展多功能油菜产业的信心。下一步,农村科技特派员将持续跟踪服务,加强与当地农业部门的协作,让示范基地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