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9日,由民盟仲恺支部主委、动物科技学院科技特派员臧莹安教授带领英德桥头镇考察团,联合鸽之都农业公司、华昊农业研究院专家团队,赴广西开展肉鸽产业绿色升级专项调研。此行聚焦微生态二次育肥与生态循环技术,是民盟在粤桂乡村振兴协作中担当作为的具体举措,为桥头镇打造"鸽-蔗-稻"立体化循环经济注入发展新思路。
南宁对标:种业龙头解码降本增效密码
考察首站走进广西肉鸽行业标杆企业——桂柳利腾农业科技。作为华南唯一持有肉鸽"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龙头企业,其银王鸽存栏量居全国首位,年售种鸽20万对,占据华南市场主导地位。企业通过"祖代种鸽+全产业链"模式构建闭环生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500余户农民增收。臧莹安团队重点调研企业"替抗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围绕英德鸽业饲料成本高、疫病风险大等痛点展开深度探讨,并就微生态二次育肥技术进行专项对接。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桂柳利腾董事长刘大利全程陪同交流。



柳州探路:亿元生态综合体启示录
在柳州绿航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考察团见证"渔业-种植-加工"三产融合典范。该园区总投资超1亿元,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有机肥闭环,水产废水零排放灌溉百亩稻田,同步推进工厂化育苗与智能水肥系统建设,打造千亩新品种示范基地。这种"生态增值"模式为桥头镇构建"鸽粪制肥-甘蔗增产-水稻提质"循环链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桥头实践:65万对种鸽撬动乡村振兴
作为考察主体,英德市鸽之都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种鸽繁育,乳鸽生产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近年来快速发展,现建有标准化鸽棚100栋,存栏肉鸽种群65万对,年出栏乳鸽约1000万羽。公司建立了与中小养殖户利益联合机制,通过“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公司提供场地、技术指导、物料供应等一体化服务,拓展养殖规模合计约300亩,年出栏乳鸽预计增加1000余万羽,辐射带动解决当地就业约200多个。未来三年,特派员团队将和鸽之都团队一起,聚焦种业升级、健康养殖、循环体系构建等,持续推进桥头镇肉鸽健康养殖绿色转型。
民盟仲恺支部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和广泛联系的优势,通过粤桂协作等多种方式为桥头镇肉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参考与技术支持,持续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仲恺统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