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21日上午,学校于海珠校区教学楼409会议室分别召开两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讨会。学校校长骆少明、副校长向梅梅、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公共课负责人和教务处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机电工程学院以推行机械工程“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为特点,将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工程或学科竞赛纳入教学计划,强化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课程设计与学科竞赛相结合,设计“企业实习学分”,实现学分置换。城建学院则以详实的调研数据作支撑,将用人单位对该学院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基础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对比,根据要求的高低,对课程作适当的增减。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从行业现状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引进项目式教学,建立“核心知识+可选择性组合的非核心知识”课程体系为手段,培养设计技能熟练、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其余6个学院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优化培养方案的目的。

在听取各二级学院汇报的情况后,向副校长指出,各学院在大量的调研、思考、总结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优化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诸如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课程设计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如何对应等问题仍需要大家继续深入思考,并作为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
骆校长认为,学校组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讨会目的在于引起大家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推广一些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个别学院提出办实验班的设想,骆校长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期盼相关院系能尽快制定明确且具体可实施的方案,管理部门及时跟进协助。而目前调研论证仍不够充分的院系要积极动员师生,抓住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机会,重新审视课程体系,大胆调整,细化方案。
根据学校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的议程,在30日的闭幕式上,将择优安排若干院系汇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