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南方杂志:寻找乡村治理的“理想国

发布时间:2017-01-10 10:56:11      作者:南方杂志 林若川   图片:   发稿排行榜 

2016-11-25 10:26 南方杂志 林若川

http://yf.southcn.com/content/2016-11/25/content_160426141.htm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曾秀兰带领团队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从当地优势出发、活化当地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村民参与主导的“造血式”精准扶贫道路,同时也为大学生们探索出一条扶贫公益创业的“双创路”

不久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办了一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活动,在琳琅满目的科技创新产品中,一个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项目显得有几分“另类”。展板上的图片和方案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观看,这是来自该校人文学院团队的“活化老围屋—梅南村乡村扶贫支援项目”。今年5月,该项目还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其实这已不是这个关注农村基层治理的团队首次获奖。从2012年起,学生们在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曾秀兰的指导下,关注乡村治理调查研究。去年11月,曾秀兰指导的另一项乡村治理项目“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以云浮乡贤理事会为例”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

走出“象牙塔”投身新农村。对农村基层的多年持续关注,使得曾秀兰和这批学生已成为乡村治理研究的行家里手。在他们看来,乡村调研越做越有意思,越做越有成就感。如何构建乡村治理的“理想国”,他们想做的还有很多。

到广阔农村去“寻宝”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2013年成立的年轻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曾秀兰担任学院院长后,首先思考的是学院未来教学研究应如何定位。“仲恺是农科院校,教学研究的定位肯定是要立足于‘农’,这才更贴近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曾秀兰想。

这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引发各界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探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秀兰决定把学院的研究重点聚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在她看来这是学院特色和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同年,该院成立了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曾秀兰和她的师生团队,也从此与农村基层治理结缘。

几年来,曾秀兰带领团队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从当地优势出发、活化当地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村民参与主导的“造血式”精准扶贫道路,同时也为大学生们探索出一条扶贫公益创业的“双创路”。

韶关新丰县梅南村距离广州两个半小时车程距离,是省民政厅的对口帮扶点。为了开展好扶贫工作,2013年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邀请从事农村社会工作的张文浩老师参与社工扶贫工作,曾秀兰帮忙对该村如何持续开发农村经济做调研。到达梅南村后,曾秀兰惊喜地发现,这里有着非常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村里的老围屋在她眼里更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一大宝。

曾秀兰迫不及待地想带领她的学生们一起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寻宝。在她的计划里,带到农村实习的学生不是几个人,而是整个年级,是每一届学生!曾秀兰向学生们做了激情洋溢的动员: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分批到梅南村开展农村实习,让学生们真正沉到基层去“读懂”农村。

活化乡村的物质和精神

然而一下子带这么多学生离开大城市,投入农村调研,经费如何落实、后勤如何保障、安全如何保证?曾秀兰的压力可想而知。为此,曾秀兰给每一位参与项目的学生都购买了保险,想方设法为学生筹集实习经费,解决食宿和交通等问题,还从社工组织挖来了一位专职从事该项目研究的年轻老师张文浩。

就这样,可能是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大学生农村实习拉开了帷幕。曾秀兰、张文浩为梅南村量身定制了一个名为“活化老围屋”乡村生态体验游的扶贫支援项目。主要是帮助村中贫困户通过参与旅社、导游、农产品售卖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

在曾秀兰看来,一个村庄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内生动力调动起来。从扶贫的角度,原来是输血式的,现在是造血式的,利用现有的东西让农村“活”起来,这是她的“活化”思路。经过两年的努力,梅南村乡村建设有了显著改观,贫困村正逐渐焕发生机。

该项目的学生成员谢思婷说起这个项目便停不下来,她说比起物质上的活化,对村民们精神上的活化更是不得不提。谢思婷来自茂名农村,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她说:“直到真正进村与村民同吃同住,我才发现原来对农村基层的了解是那么有限。”

“为了和村民拉近距离,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和大妈们拉家常,甚至还把城里的广场舞也带了进去。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还有精神上的富足。”谢思婷说。梅南村过去有个别村民沉迷赌博,甚至还有人打起了敲诈大学生的主意,村里的大叔大妈们得知后都来为学生们撑腰。

在曾秀兰的带领和引导下,村民得到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活化。曾秀兰和学生们欣慰地看到,村里的不良风气不见了,村民和师生们相处更和睦了,这个偏远的农村因为他们而逐渐发生改变。

乡村治理应“一村一策”

近5年里,曾秀兰驻足过的农村各种各样的都有,她也看到了不少共性问题所在。“比如说,一些农村违章违法建筑比较严重。之前我们去某个村庄调研,有一片老房屋很有历史意义和观光价值,但周边却是一片乱搭乱建,十分可惜。此外,流动人口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是目前农村亟需解决的隐患。”

曾秀兰说,“再造梅南村”只是她实现乡村治理理想的其中一个案例。然而,每一个农村都是一个不同小型社会的缩影。曾秀兰深刻感受到,空心化、发展滞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是大多数农村的通病,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则需要“把脉”后才能对症下药。“乡村治理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一村一策’。”曾秀兰说。

比如关于社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当中的作用。去年11月曾秀兰指导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的农村治理项目,就是以云浮乡贤理事会为例,深入调研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2011年4月,云安县(现为区)石城镇留洞村成立了第一个乡贤理事会,探索农村治理新机制,随后逐步向全县推广。曾秀兰认为,农村基层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发挥好村民自治,实现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农村社会组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曾秀兰常说,“当前是改变中国农村现状的最好时机。”然而要想解决复杂的农村问题,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曾秀兰看来,乡村治理的“理想国”关键是要留得住人,“得力的村干部、有奉献精神的乡贤,都是农村治理的主要保证。”曾秀兰说,青山绿水的环境、富有乡土人文气息的文化、安全的居住环境、富足的生活,那是她所追求的理想乡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新快报仲恺学子研发有导航功能智能盲杖,获 500 万元风投 下一条:广东科技报:汪懋华院士展望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方向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