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仲恺人物 >> 正文
仲恺人物

因材施教,学生眼中的“秀兰姐” ——访教学名师曾秀兰教授

发布时间:2014-06-04 11:11:22      作者:□ 吴馥芝 黄诗婷 曾珊萍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校报第221期第三版

编者按:

她不是十指不沾的千金小姐,亦不是生来就满腹诗书的文学才女,但她从骨子里透着一股正如她名字般温文尔雅、蕙质兰心的气质;她是学者,是教授,是主任,身兼多职,光环闪耀,她却谈吐谦逊,散发无穷人格魅力。她说自己“除了犁耕这个农活没干过,其他的都干过”。在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得坐立不能安时,她还放不下系里的工作。她多次忍痛召开会议,也换来无数人的敬佩。

她就是人文社科系主任曾秀兰教授、2007年的南粤优秀教师、学校2011年的教学名师。讲授行管专业的多门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专业导论》、《行政礼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也讲授学校的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文社科系与我校其他院系相比,人数不算多,却屡屡获得不俗成绩,这与系里优秀的教师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人文社科系的主任,领略一下学生眼里这个“秀兰姐”的魅力。

工作中,她是一个“巨人”

走进曾秀兰老师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摆着室内拖鞋的鞋柜、放着一沓书的餐桌,最上面的是一本菜谱、摆放整齐的茶几,墙上挂着一副百花齐放的壁画,沙发上还放着一本《追风筝的人》。前阵子,她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治疗;现在,她刚从医院做完仪器治疗回到家里。但是,身体不适并没有减少她的热情。访谈过程中,她也总是温和地笑着,她幽默的谈吐让访谈的气氛活跃起来。她总说:“你们好不容易来我家里,不要太严肃,我们就喝喝茶,吃吃水果,聊聊天吧。”

说起现在的身体状况,曾老师坦言,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状况也不如年轻时候能熬能干了。“在可以吃苦的年龄不要让自己太安逸。”这句话,她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当然,在不能吃苦的年龄也不能让自己太劳累。现在我用自己的经历得出了这个结论。”她笑着说。这次生病之前,她常常要熬夜工作。虽然她清楚熬夜对身体不好,但她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她表示,有时候自己那么劳累,其实都是性格使然。

住院期间,曾秀兰仍心系人文,坚持在病房里与人文社科系书记陈丹雄、副主任颜琳开会讨论工作的事情,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曾秀兰认为,开会,特别是讨论重大事情时,一定要几个人当面讨论,碰撞各自的想法。有争议当面提出,一起解决问题。对此,人文社科系书记陈丹雄这样评价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专业11级学生黎森文曾上过曾秀兰的课,他这样评价这位老师:“在我眼中,曾主任是一个比较风趣的人,她对学生很关心,而且责任心很强。现在,曾主任即使生病也很关心我们申请创新基金的进展。前阵子,她不舒服躺在床上还帮我们修改材料。”

在人文社科系副主任颜琳的眼里,她颇具人格魅力,“她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她工作专注、充满热情,是一个永不言败的人”。

学生眼里,她是严格的“秀兰姐”

1987年,曾秀兰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教师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她笑着说:“从小学到研究生,除了小学生没有教过,其他年级的学生,各种类型的学生我都教过。”

积累这么多年的教书经验,她觉得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对象,思维方式以及兴趣是不同的。提到曾秀兰先前发表的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营养”与“调味”》时,曾秀兰总结出她的教学心得:“在教学方面,要适时迎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握‘营养’与‘调味’的结合点。因为如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总是更注意表面的东西,即‘语言’,‘动作’等‘调味’的东西;而在面对大学生这类学生的思维方式时,就要更加注重内容,内涵等,谓之‘营养’,因此教学便要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多收获。”

笔者在走访时了解到,人文社科系的一些学生私底下会称呼曾秀兰为“秀兰姐”。“一开始是听到大四的师兄师姐称呼曾老师为秀兰姐,我们都觉得很亲切,也喜欢这样子私底下称呼她。最重要的还是秀兰姐待人亲和,没有架子。”人文12级的付同学说。

听到“秀兰姐”这个称呼,曾秀兰顿时笑颜大开,“我完全不知道我还有这个称呼,平时学生都是称呼我为曾老师、曾教授或者曾主任”。她坦言,比起称呼她为曾教授、老师、主任,她更喜欢被大家称呼为“秀兰姐”。在平日里与学生的交流中,她致力于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努力做能适应学生需要的好老师。“现在接触的学生大多是90后,有时候沟通起来会有代沟。虽然客观上,我们年龄差距很大,但是我学着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不断地接触交流,不仅使我得以维持年轻的心态,更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

2013年1月,曾秀兰开始担任人文社科系主任。在谈到人文的建设时,她用九个字概括建设人文的要义,即“打基础,上台阶,创特色”。

为促进学生发展,人文社科系与海珠区部分街道、社区和企业签订合同,建立实践基地,为人文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曾秀兰鼓励人文学子在暑期多参加系里面的实习项目,更多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次实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对公务员的看法,原来公务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他们的工作也非常辛苦。学会了谦卑与自强也算一个意外的收获。”去年暑假到街道办实习的陈凯煌说,“这次实习,收获挺大,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曾主任的严格要求。实习期间,她跟颜琳老师两个人一直要求我们每天反省,每天作总结。那时候工作一回来,我都会老老实实地挤出一点时间,回想我今天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实习前她还很认真地告诉我们要注意哪些事情,要做哪些准备,有点像老妈的感觉。”

曾秀兰表示,接下来人文社科系还将与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更为固定的实践基地,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实践,实现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曾秀兰也常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创新基金项目,“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实践了,你才能清楚你的潜力在哪里,你的方向在哪里。”

生活中,她喜欢“尽力做好,莫抱怨”

在与曾秀兰的聊天中,笔者得知,曾老师之所以会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因为她太懒,不喜欢运动。“是运动太多了”,她的侄子阿俊说。原来,曾秀兰平日里酷爱运动,特别是羽毛球。在仲恺的11年来,除了今年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教职工羽毛球比赛,之前的十个年头她每年都参赛。她说,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有好的、积极的爱好要尽快培养。平日除了打羽毛球,她还喜欢旅游、看书、唱K、游泳等。

平时,她也喜欢读一些关于为人处事的书籍,《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和《思想集》等书对她来说印象深刻。她认为,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虽然网络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绝不能以网络代替纸质书。谈及在社会上的为人处世之道时,她始终坚持一句话,即“做事尽力,做人尽心”。她认为,做事尽力固然重要,但在当今社会,做人更重要,而“尽心”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待人真诚。

令曾秀兰所教班级的黄同学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在上她的第一节课,曾老师不按常理出牌,先要求同学们写下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与规划。对此,曾秀兰给出一番解读,“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并结合强大的执行力、恒力以及毅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农学院10级学生何正东是曾秀兰非常欣赏的一个学生,“他有明确的目标——骑自行车去西藏,在实现目标之前,他通过跑步、马拉松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恒心与毅力。”因此,她建议当代大学生要多与有正能量的人交友,提高自身素质;而对于一些不顺心的事,不要有太多抱怨。她引用一句话概括原因,“抱怨虽然是你发泄情绪的权利,但千万不要让抱怨成为你的性格。”

在工作与家庭的之间,曾秀兰一直尽力做好协调。她调侃道,“如果你一直腾不出时间休息,现在就要腾出时间来生病。”她用“轻重缓急”四字来化解工作与家庭间的不平衡,“确实若要做好工作的同时,顾好家庭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平时我会列出计划,先完成重要又很紧急的事情,不紧急又太重要的便先缓一缓,这样事情便有条理性。”

当谈及曾秀兰与儿子在平时的相处是否平等时,她笑问她的侄子阿俊:“平等吗?”阿俊挠挠头笑着点头说:“很平等。”曾秀兰笑着说,“我和我儿子平时在家都是互相调侃的,有时候我数落他,他也会反过来来调侃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曾秀兰鼓励儿子多参加实践活动,支持他竞选学生干部,希望他能够锻炼演讲能力与学习能力。“他成绩不是很拔尖,但是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说这句话时,曾秀兰脸上满是欣慰。

曾秀兰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笔者笑问是否会请人帮忙打扫卫生,她笑答:“客家女人还是比较传统,很多家里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因此,除了每周周末会雇人来家里做一次大清洁外,平时她下班回家都会自己搞卫生、做饭,变身家庭主妇。

后记:

在同曾老师聊天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总是面带微笑。即使身上绑着治疗带,需要休息,她仍是详细温和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对于人文,她有很深的感情,也一直付出自己的努力。她做事认真负责,为人谦虚,关心学生,所以才会有受人爱戴的“秀兰姐”的称呼。数十载的努力,让她自如地在教学岗位、管理岗位、科研领域游走,很好地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一切似乎顺其自然,其实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衷心祝愿秀兰姐身体能早日康复,让学生们受濡其教,如沐春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 为教学,在人生巅峰选择激流勇退的人 ——访师德标兵尚华教授 下一条: 成功的设计来自灵感和不断完善 ——访仲恺香凝文化节徽标设计者梁佩仪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